黃賓虹
黃賓虹(1865—1955)安徽歙縣人,生于浙江金華。著名畫家、美術教育家。初名懋質,后改名質,字樸存,以祖居地有濱虹亭而號濱虹,后改為賓虹,別號樸岑(亦作樸丞)、劈琴、予向,晚年作品多署名虹叟、黃山山中人,世稱黃賓虹。自幼攻讀詩文經史,課余學習繪畫,幼年即臨摹沈廷瑞山水冊,學習篆刻。1880年肄業(yè)于金華麗正書院。1884年回歙縣紫陽書院隨國學名家汪仲伊學習經史,同時收集新安文獻、鄉(xiāng)邦掌故,研習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、石濤和新安畫派技法。1886年起,游學往來于歙縣、安慶、蕪湖、南京和揚州之間,初任兩淮鹽運使程尚齋文書,又師從陳若木習花鳥、鄭珊習山水。1887年考取貢生。1892年,放棄科考,立志專事書畫創(chuàng)作。1895年,致函康有為、梁啟超,表示支持“公車上書”。1900年,在歙縣參加汪仲伊秘密反清活動。
是年冬,受家族委托主持歙縣東鄉(xiāng)水利工程。在潭渡村辦惇素小學,兼收男女生,增設自然科學和音、體、美等課程,開風氣之先。1904年,應邀去蕪湖襄辦安徽公學校務。后受革命黨人委托,返回歙縣籌集經費,被告發(fā)后逃往上海。
從1907年到1937年,僑居上海,主要從事藝術創(chuàng)作、學術研究和教育工作,先后在《國粹學報》社、神州國光社、商務印書館、有正書局等處從事新聞和美術編輯工作,在上海暨南大學、昌明藝術??茖W校、新華藝術??茖W校、上海美術??茖W校任教授,講授畫史、畫理和國畫藝術。間或應邀赴桂林、陽朔、成都等地講學、游歷。1937年5月,應故都古物陳列所聘請,為該所鑒定故宮書畫,兼任國畫研究會導師、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??谷諔?zhàn)爭爆發(fā)后,困居北平,“謝絕應酬”,專心從事繪畫和著述。1940年,北平偽文物研究會欲推為美術館館長,堅辭不就。1947年夏秋之交,回到上海。1948年到杭州美術專科學校任教授,定居于西湖棲霞嶺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研究所所長、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,系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華東分會副主席。是第一、二屆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。
擅長山水畫。繪畫創(chuàng)作經歷了師古人、師造化、融合古人與造化形成自己獨創(chuàng)風格三個階段。中年畫風蒼渾清潤,晚年尤精墨法。70歲后所畫,興會淋漓、渾厚華滋,喜以積墨、潑墨、破墨、宿墨互用,形成所謂“黑、密、厚、重”畫風。作品濃郁渾厚,意境開闊澹宕,蘊含力量而不粗疏、高雅文氣而不纖柔,在畫壇享有“北齊(白石)南黃”聲譽。能詩文、書法,兼冶金石文字、篆刻,精于鑒賞。對畫史、畫論有深入研究,見解精辟。著有:《黃山畫家源流考》、《虹廬畫談》、《古畫微》、《畫學編》、《金石書畫編》、《畫法要旨》、《八十感言》等,與鄧實合輯《美術叢書》,后人輯有《黃賓虹畫語錄》,出版畫集及研究著作多種。